◇◇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水知道答案》流行依旧,谁知道答案? 

  作者:王晓东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9495

  在当当网上猎货,鼠标点来点去,打开了科普类书籍的排行榜。对于排行的
结果,我还是有些吃惊的。排在榜首的,不是《从一到无穷大》、《时间简史》、
《细胞生命的礼赞》,也不是我接触过的任何一本科普著作,而竟然是江本胜的
《水知道答案》。对于此事,心里真有点儿堵,不吐不快。 

  根据当当网目前的统计资料,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此书的流行程度。此书2004
年首版,在榜129周,商品评论875条,评分4星半——按照这些标准,这绝对是
本必读科普巨作了。遗憾的是,此书绝非科普读物。对于这本书,质疑与批评的
声音非常微弱,所有评论均呈一边倒的赞扬势头。谷歌上的搜索结果也颇为类似。
尽管我没看几页,但是基于对看过的那几页的理解,我将这本书毫无疑问地定位
为“伪科学”书籍。由于是在科学网上发帖,我没有必要过多解释——网络资源
的存在,节省了我不少气力。 

  两年前豆瓣网上以“揭揭伪科学的皮”为题的帖子很能反映出某些读者对于
科学的态度。我大致总结一下这些读者的一些特点: 

  1. 缺乏质疑与批判的眼光,更糟的是,认为带有批判性的眼光是一种“怀
疑一切”的狂妄与傲慢; 
  2. 容易受到他人意见左右,容易受到媒体宣传的暗示; 
  3. 分辨不清“真伪之争”与“学术争鸣”;
  4. 尽管伪科学作品的出发点便是错误的,但是宁愿相信这是“善意的谎
言”;
  5. 自尊心作怪,不肯承认自己受到愚弄; 
  6. 站在所谓的哲学高度去“压制”科学,认为科学认识真理的作用极其有
限。 

  我觉得,这些特点是科学普及的阻力,也决定了伪科学作品的“第一推动”,
不是居心叵测的作者本人,不是缺乏科学素养和责任心的出版社和媒体,而是大
众的盲信。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由于这种无知的盲从,出版社和媒体才有责任
正确地引导,介绍真正体现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作品,而不是进行洗脑般
的宣传。 

  另外,在“Pubmed”上搜索“Emoto Masaru”(江本胜的英文名),我找到
了他的两篇论文(也仅有可怜的两篇): 
  1: Double-blind test of the effects of distant intention on water 
crystal formation. 
  Radin D, Hayssen G, Emoto M, Kizu T. 
  Explore (NY). 2006 Sep-Oct;2(5):408-11. 
  2: Healing with water. 
  Emoto M.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4 Feb;10(1):19-21. No abstract 
available. 

  第一篇文章,我查到了原文。浏览了一下,方法绝对的非科学(让一群来历
可疑的日本人朝着太平洋彼岸的加州某“实验室”用意念“发功”5分钟),内
容绝对的幽默(研究5000英里之外的发功对“水晶体”结构的影响),极富娱乐
性,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近些年与《水知道答案》类似的伪科学产品还有纪录片系列《我们知道什
么?》(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在许多喜欢看科教片的网友中产生
了极坏的影响。物理学不是我的专业,不好做出反驳,但是对于那个将人类的情
感胡乱解释为由脑内掌管喜怒哀乐的四种神经肽控制的“科学家”,我恨不得将
他从屏幕里揪出来抽一顿。对于这个系列的纪录片,两年前我在时光网上写过评
论。当然,文字有些硬伤,不过我也见识了无知与傲慢的力量,并提醒自己:要
做点反伪科学的事情,文字和逻辑一定要磨练好。

(XYS20090624)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