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保卫食品安全科普不能缺位 作者:缪迅 东方网 西瓜膨化剂的风波还在蔓延,本该走进“旺销季节”的西瓜堆积如山而少人 问津。这几天来,可怕的塑化剂又刮起了一场让人颇感可怕的“风暴”。吃什么 才安全,吃什么才放心,一次次的重大食品安全危机,让芸芸众生们防不胜防, 让人想躲也躲不开。如同方舟子所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严重,已让消费者成 了惊弓之鸟。 谁能把科学的食品知识传授给大众?谁有这个资格和能力。应该首推有关学 科的专家学者。但目前,社会上却很少有专家学者做些科普文章。而当媒体或如 实负责地或夸大其词、耸人听闻地将食品安全问题披露于公众时,公众往往不能 在第一时间获得来自专家学者或有关部门的解释。而在平时,针对公众所缺乏、 却万万不可缺少的食品安全知识,也少有这方面的科普宣传作品来让公众对食品 安全知识的“ABC”略知一二。笔者以为,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的很多学者专家不屑于做科普。认为学者专家的目标是大项目的完 成和自己的论文能否发在核心刊物上。他们更关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研究。科普 文章既不是SCI论文,也不被纳入绩效考核,评职称时如果拿出这些“小儿科” 文章,大概是会被人嗤笑的。很多专家学者还担心搞科普会被认为是“不务正 业”、搞旁门左道。甚至有人觉得,到媒体上去办几个科普知识专题讲座,难免 会有“哗众取宠”、出风头之嫌。 二是有些专家学者声称不屑于搭理媒体或者一些貌似懂行的“伪专家”。专 家学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颇具科学质疑精神,但面对曾经大出风头的张悟本一类 的伪专家,却不是很有责任心和敢于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及时澄清不实说法和不 当做法,为公众指点迷津。比如,这次的西瓜膨大剂风波,当事情还在“风起于 青萍之末”时,没见有哪位专家学者在第一时间出来,把“膨大剂”的“子丑寅 卯”讲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直等到人人避西瓜唯恐不及,等到辛苦种瓜大 半年、投入了血本、但未必放过什么“膨大剂”的瓜农们望着卖不掉几个瓜的 “西瓜山”捶胸顿足、欲哭无泪时,才或奉“有司”之命、或实在于心不忍地站 出来,将膨大剂的前世今身、来龙去脉一一地告知于公众。只是此时已为时晚矣。 瓜农遭受的“滑铁卢”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而且不管你如何费心地解释: “膨大剂”并非什么洪水猛兽,且是相对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但能有几 个人会对此深信不疑呢? 三是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形式还是比较的老套,一般无非是讲座、在报上刊 登一些文章等公益行为,似乎至今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吸引大众参与的方式。这 些天正在举办中的上海科技节,本可以成为宣传推广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在内的诸 多科普知识的大平台,但似乎这次上海科技节的组织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推 广这一当务之急,没怎么重视,没怎么放在主要的节目菜单上很有声势地开展一 下。而且,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也缺少如何帮助真正优秀的专家型科普团队找到 好的科普方式,让他们用其专业知识的可信度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服务社会、服务 公众。然而,每天必须要吃三顿饭的芸芸众生们已经是“伤不起”了,无辜受不 实报道之累、蒙受损失的瓜农们也已经再也“伤不起”了。全民齐心协力,共筑 起一道公众的食品安全防范体系,当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所以,很期待能借这一次的西瓜“膨大剂”风波和“塑化剂”危机,让更多 的学者专家担当起释疑解惑、为公众送上可信的食品安全知识。也很期待经过这 些年来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重大危机,公众们的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在内的科普 综合素养能与时俱进、与日俱增。须知,保卫食品安全这一场战役“正未有穷 期”,危及人们身体健康的“老谱”或“新谱”还会不断地袭用,一而再、再而 三地换个马甲“亮相”,很是让人猝不及防的。 (XYS20110604)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