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揭开《黄帝内经》的神秘面纱(19)

王力微

  第一篇:《黄帝内经》成书时间和作者考证

  七、结语

  1.《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末年至王莽时代,是古代来自于民间或贵族、
侍医、或其他人(如:枚乘的《七发》就有养生的内容,是以赋体写出,如概括
些,就可以是一个篇目)的零散篇目,经宫廷侍医李柱国加工的汇编而成。各篇
独立成篇,并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对散乱的、篇幅长短不一、良莠不齐的医书,
李柱国有所筛选、加工,体例上有所统一,即全部改成对话体。成编开始于公元
前26年,结束时间大致是公元16年。书中具体各篇,大多数早于这个时间。从一
些篇目内容的杂错不一,可以折射出,当时的很多医病观念,并不统一。说它成
编于春秋、战国时代,并且是集体讨论的结晶,没有发现任何这样的痕迹,看不
到任何集体讨论的影子。这样的说法,纯属毫无根据的臆断和猜测,是绝对不可
能的发生的。

  2.可以认定,李柱国是这部书的汇编者、加工者,有些篇章是他(或其继
承者)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编写的。他所校的其他医书,全部亡失了。对这本书
的编辑、加工,难度高于《吕氏春秋》、《淮南子》,质量上也远不如此二书系
统、概念清楚。《黄帝内经》的很多基本概念、病名、诊治方法、预后估计,都
显得比较粗浅、散乱、重复、矛盾,笼统不清晰,有的篇目是民间医生等的任意
表达,有些是一些人根据他认可的观念的逆向推导,因而在理解、操作上都很困
难,或根本无法操作,以致于没有人能完全解读其中的“奥义”。这是篇出多门
之故,李柱国自己也不能分辨孰对孰错,只好各篇并存,发生矛盾、重复,就在
情理之中了。虽然如此,古人的很多观察、探索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

  3.东汉时期,《黄帝内经》几乎没有流传的痕迹,最早研习并发挥《黄帝
内经》的,是东汉末的张仲景。历史上,真正研究《黄帝内经》、并依据它来指
导看病的人,为数不多。烟建华在《内经》中说:“二千年来,医家们研习不
辍。”[25]并不符合事实。几个重要的研习者,并非医家,且大都是从文字理解
上诠释。作者又说:“在当今科学昌明时代,中医学发展难有突破,相对滞后。”
[23]这是事实,不正视和否定所谓“圣经”中错误的、过时的内容,想有突破是
完全不可能的。

  4.从东汉到唐初,是《黄帝内经》濒危期,几乎失传。有的篇章是失传了。
唐中的王冰是个自幼好“道”的人,从他的观念出发,为《素问》作注,并对篇
目的次序,内容做了修改调整,加进了自己认为是真传的七篇大论,应该算是
《素问》修订本。他的修订本有进一步神化《黄帝内经》的作用,也有很多错误,
宋朝林亿校正刊印以后才得以流传,并初步确立了其名义上的经典地位。

  5.《灵枢》在唐宋期间散失严重,今本《灵枢》,是从朝鲜传回的,现在
的本子,是南宋的史崧音义的本子,不能排除有后人的改动。

  6.《黄帝内经》在流传过程中,惨淡经营,几乎亡失。后来的整理者、注
家,除了神化这本书以外,只限于文字上的理解或发挥,没有人指出其中的错误,
因而只能原地踏步,逡巡徘徊。有一些发挥,全部都是从概念出发,各论其理,
各执其派。《黄帝内经》的惨淡经营,完全是由于它自身的原因(很多概念根本
无法理解)和一些人的人为神化造成的。

  7.《黄帝内经》是历史上形成的,是古代医疗水平的记录,必然受到当时
科学技术水平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当时的生产力相平行,不是哪个圣贤写的完
整独特的“经书”、“圣书”。把它教条化,神圣化,把每句话,甚至互相矛盾
的、牵强比附的话,也当作“经文”,实在荒谬。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
光对待这本书。把它拔高为完整独特的体系,就不需要再发展了,显然自相矛盾。

  恩格斯说:“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26],完全正
确。生产呼唤科学,科学促进生产。恩格斯又说:“生理学只要超出最显而易见
的事情(例如,消化和排泄)便是纯粹的猜测:在甚至血液循环都还不知道的时
候,也不能不如此。”[26]所以,我们不能苛责古人,真正的医学,在发展过程
中,也和生产、科学的的水平平行,用其它科学的成果作为手段,对前人的观察、
思考的成果不断补充、完善,就能使之具有无限的活力。如果主观上抵制、排斥
其它科学的成果,必然形成作茧自缚。

  8.恩格斯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27]什么是研究的出发点?事
实,客观事物才是。对医学来说,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的正常和异常状态,并设法
如何纠正异常,恢复正常,只能从人体和人体的有关因素来研究,才能得出名实
相符的结论。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唯物论的基本原则,无论什么人承不承认,都
是如此。人们的认识,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现在的认识还远不够精确,
还有数不清的问题需要解决。认为古人的意识超前,构建了一个现代科学还不能
解释的完整独特体系,或现代科学发现了什么,就吹嘘《黄帝内经》里早就有了
什么,完全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翻版。任何一个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借古制造神
话之意的人都不会这样做。某些打着《发现〈黄帝内经〉》招摇撞骗,诸如胡万
林一类非法行医致人死命的骗子,以及借吹嘘神医同时发财的投机奸人,是先验
论的突出代表人物,尽管他们并不懂什么叫先验论。

  9.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尊重前人,发扬前人正确的(包括具体内容过时,
但方法、思路有可取之处的东西),纠正前人由时代局限或思路不正确所造成的
错误,发展前人所不认识的、想不到的,和跪拜在圣人、偶像的脚下逡巡徘徊,
必然会引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把《黄帝内经》这本本来是古代医疗情况的汇
编,拔高为“圣经”,必然使之僵化。一切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人体的实际情
况出发,把古人的原始认识当成依据,来给人诊病治病,必然要引出无数荒唐。
类似《诗经》,本来是一些民歌或史诗、祭祖诗,把它神化为经典,在引用时,
必然要歪曲原意,才能符合自己的需要。这种人为造神、造圣的做法,严重禁锢
了国人的创造性思维,也违背“格物致知”(通过观察、研究事物,来弄明白它
的情况)的正确致知的方法,极为有害。

  10.《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易》曰:“人道盈满而好谦;谦尊
而光;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诗》曰:“周虽
旧邦,其命维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子曰:“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是取胜之道。
须臾之学,学什么,怎么学?从书本学,是学前人的经验、感悟和教训;从实际
学,就是具体考察所学的对象,看书本里哪些讲得对,在什么条件下对;哪些有
欠缺,哪些不对。自己从实际中的观察、感悟又是什么。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优
秀内容,是取胜之道。盲目地夜郎自大,故步自封,自我陶醉可也,在实际上,
完全是取败之道。正当自我陶醉之时,人家却不断地否定错误、过失的内容,不
断吸取一切有用的东西,不断更新、进展。而作茧自缚者,即使是赤背上阵,也
无济于事。

  11.一切科学,都是在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发展的。压制不同意见,就不能促
进思考和改进。一切正确的东西,都不怕批评,正相反,钻之弥坚。错误的东西,
越保护,越萎缩。这像溺爱孩子护短一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所有表达和理解,都会有误差,加起来,就是系统误差。所谓“道,可道,
非常道”是也。任何表达和理解,都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环节越多,误差越大。
曹植被誉为“才高八斗”,《洛神赋》中的洛神,写得很传神。这只能意会,谁
也说不出、画不准洛神到底是什么样,100个画家,会画出100个摸样。

  《庄子》里有一段轮扁论书的故事。他认为,书,不过是前人的糟粕。轮扁
是个做车轮子的工匠,他70岁了,还在做。不是不想休息,是没有人能代替他,
能学会他造车轮的技术。他也不是不愿教人,是一些细节说不出来,别人不能领
悟,连他自己的儿子都不能。怎么办?只好继续做。轮扁的理论有些偏概全,不
能说所有的道理都写不出来,写出来的都是糟粕。但有些技术性的、技艺的,看
书是看不会的。最明显的是体育、舞台艺术,看书能看得会吗?医学,光看书也
是不行的。就拿诊脉来说,那么多名目,描写又极简单,谁分得清它们之间的区
别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好坏优劣,就在毫厘之间,可不勖哉!

  12.毛泽东说:“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
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
对的,不然就叫着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
就不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28]这完全符合辩证
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或过时的,才能使事物不断前
进。改革,实际上就是否定错误的、过时的东西,这是一个不断的过程,是使事
物向前发展的动力。对待《黄帝内经》也应采取这样的态度,不能对古人的观念
亦步亦趋,而是在弄清其本来面貌基础上,肯定其正确的、或虽然其具体内容粗
糙、早已过时,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可称道的,也给以肯定,发扬这种探索
精神;对于纯属想象的、把机械的比附当成绝对真理的方面,要给以分析,指出
其错误之所在,错在什么地方,哪个环节,在这个基础上,有不同的意见,可以
讨论。个人认为,这样才能分清是非,发扬正确,修订错误和过时的内容,使中
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有效地释放出来,使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有个飞跃,为人类做
出更大的贡献。

  对《黄帝内经》具体内容的解读、分析、评价,当另行叙述。

  (第一篇完。谢谢刊载、阅读,欢迎批评、讨论、赐教!如需引用,敬请注
明,谢谢!)

  (作者:王力微)

  参考文献

  1.谢华:黄帝内经,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前言页

  2.张云昌、孟蓬生、谢志宁、孙悦春:白话黄帝内经,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前言页

  3.祝总骧、郝金凯主编: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北京出版社,1998:24—
25

  4.祝总骧主编:锻炼经络百岁健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2—3,作者
介绍页

  5.施奠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286

  6.王新华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

  7.王洪图主编: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

  8.王洪图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77:170-431

  9.陈长松:马王堆帛书艺术,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马王堆帛书艺术概
述部分,1-2

  10.周一谋:马王堆医学文化,文汇出版社,1994:4-13,

  11.同上,28-30

  12.周一谋、萧佐桃主编:马王堆医书考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9-31

  13.韩建平:马王堆古脉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4.同12,5-6

  15.牛占和:对《灵枢》初编年限的几点考证,中华医史杂志,2001,31
(1):54—56

  16.[清]严可均辑:全汉文,商务印书馆,2006:379-387

  17.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缩印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7761

  18.张延昌:30年来武威汉代医简研究进展,中华医史杂志  2002,32
(3):184—187

  19.同1,253

  20.同2,302

  21.王洪图主编: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9

  22.[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1—4

  23.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5

  24.张志聪著,孙国中、方向红校点: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学苑出版社,
2006:606—607

  25.同21,850

  2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162

  27.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74

  28.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电子版,红旗出版社,1999:
506—507

(XYS200801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