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学以致用”再批判
 
虚舟
    
土里刨食的中国人,生活是稳定的,也是脆弱的,因而不能不一切讲求有用。从
土里刨食生活中产生的思想便以学以致用为最大特色。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形成
以后,土里刨食的生活既易得国家保护,又易受国家摧残,不是土地,而是国家
成了生活的决定因素,现实又给学以致用思想打上经世致用的烙印。不论是“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还是“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都说明,国家、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都是皇帝的家产。
经世正所谓守家理财。“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揭示了读书人读书不过是为了跟皇帝打工,经世就是谋生。
庄稼汉虽然离国家权力很远,但对权力的感受却很深。“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是“后”,则服从应命,是“仇”,便“替天行道”,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
立”,国家便换代,皇帝便会改姓。农民的经世,其实就是自保。古人说,历史
是统治者创造的,“兵戈自久远,兴衰看帝王”(杜甫《入衡州》)。今人说,
历史是农民创造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
义,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看来都说得不对。二千年来,帝王固然没有带动国家发展,农民也没有
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封建社会虽也辉煌过,但有辉煌而无进步,只循环而不发展。
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无限权力,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障
碍。历史已经证明了,学以致用的传统,经世致用,献身权力,尽忠职守,没有
打开中国人的思想,没有拨开中国人的眼睛,不能指引中国人去认识新世界,不
能指引中国人去创造新生活。正象鲁迅所说,“中国历史的整数里面,实在没有
什么思想主义在内,这整数只是两种物质,——是刀和火,来了便是他的总名。”
“从古到今的扰乱,也没有听说因为什么主义。”
 
因此,中国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改造,学以致用尤其是经世致用的传统,提
倡学以致思,让思想和主义来指引中国前进。然而,积重难返,陋习难改,要摆
脱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的痼疾,很难。
 
    
象经济学,在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成为显学,也是理所当然的。当年
封建社会为了巩固小农经济的社会稳定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取得明
显效果,现代人为了建设现代化而“罢黜百家,独尊经济学”,又有何不可?然
而,经济学名实不符。堂堂经济学,好点说,是大而无当的屠龙术,只能搬弄外
人剖析经济的崇论宏义,而对认识中国经济难置一词。差点说,不是协助政府制
定政策,就是帮助政府解释政策;不是为搞经济学的人谋利,就是为搞经济学的
人谋名,依然不出经世致用的老路数。尤其是谋名谋利之卑劣,令人气塞。据
《文汇报》一篇《经济学研究中的浮躁气》称,“叱咤风云的学者到处演说人民
币不出半年一定贬值,‘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大胆鼓噪政府要为股市‘不振’负
责,都是可成经典的例子。在经济学界里面,把信息技术信息产业这些与‘非对
称信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拿到信息经济学里面喧宾夺主的主儿,堂而皇之当
教授任博导充任全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都可充当例子。”“前述混淆信息经
济学的教授,就把电视机、个人计算机、博物馆和大剧院这些与信息有关的东西
全部平权地加起来,除以总人口,建立他们的信息资源丰裕系数。”“这样的信
息资源丰裕系数本是我国学术发表和出版的耻辱,但是这些博士教授却非常得意,
在他们的《信息经济学教程》、《信息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和
方法》中一再拷贝和宣扬,有篇文章还把这些成为笑柄的著述称赞为巨著。”一
位时下很热的经济学家,当有人找他“讨论他的佃农理论,他却在谈摄影,根本
拒绝讨论,说话经常是自相矛盾。”学界如此,风气这样,就难怪在社会上到处
有花样翻新。“1997年某报曾经以整版的篇幅夸奖一个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小保
姆,以‘16天写18万字的速度’,写出得到国家重点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国家社
科院某所前所长,国家某职能部门前局长好评的经济学巨著了。这真是中国经济
学的悲哀,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这种经济学,有经济而无学,还能指望他点
燃国人智慧的神灯!还能指望他照亮未知的前途!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上个世纪末,行销英美的期刊National 
Review发表的二十世纪最佳非小说类书籍的排行榜,竟没有中国人写的书。二十
世纪,中国人经历了空前的劫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胜
利,多少社会的难题摆在中国人的面前,多少人性的秘密袒露在中国人的面前,
多少历史的机遇摆在中国人的面前,原创材料太多了,可我们的专家学者恪守经
世致用法则,各为其主,就事论事,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因而没有留下印证历
史,烛照未来,发人深省的伟大作品。中国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多是这样,是
专家学者安身立命之所,是国家治世安民之具,而不是科学研究,理性思维的地
方。所以,各门学科均建树甚少,经世致用,原来如此。有人抱怨自然科学的院
士早评出了一大堆,社会科学的院士却还不见开评。抱怨也不能说毫无道理,然
而我们有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有吸引世界,挠动中国的成就么?有识之士
说,中国的学术,还是“翻译学术”;中国的思想,还是“翻译思想”。确实如
此,摆脱经世致用的羁绊,建立真正的中国学术,建立真正的中国思想,中国社
会科学、人文科学才能发展,中国才有希望走在世界的前头。
 
在追求学术、思想的艰难跋涉中,首应堤防的还是学以致用的传统,经世致用的
态度。觉着有用的就下大力气去搞,觉着没有大用的就放过去;能够经世的就大
用,不能够经世的就缓一缓。这样做,最容易出成绩,也最容易出问题。
 
象卫星、核武器,在政治军事上有大用,生死攸关,决不轻忽。即使一穷二白,
十分困难,象别有用心的人嘲弄的那样,到了“几个人穿一条裤子”,“喝大锅
清水汤”的地步,咬紧牙关,我们还是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在短短的时间
内就搞出了两弹(原子弹、氢弹)一星(人造卫星),掌握了一弹多星、卫星回
收的技术,造出了核潜艇。而对科学教育则不然,虽说我们号称科教立国,科学
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举世瞩目,却一直得不到解决,科教落后的局面一直得不
到扭转。
 
现任教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兼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客
座教授的饶毅博士,在《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一文中,说到“中国科学家
在世界著名杂志发表论文,大概始于1946年,到1979年,中国大约每10年在《自
然》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之后逐渐增多,仅今年前11个月,至少已有8篇论文在
《自然》和12篇论文在《科学》发表。”文章标题中说的“显著的发展”就是指
这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当然是显著的进步,可喜可贺。然而,占世界人口
五分之一的十三亿人,有五千年的文明,又埋头苦干了五十年,这点成绩又似乎
太小了点。标题中的“严峻的挑战”,大概就是由此而发的。因为就几个著名杂
志的统计,2000年“《自然》:德国发表205篇、日本105篇、瑞士62篇、澳大利
亚49篇、瑞典35篇、奥地利17篇、中国7篇(包括三篇一到二页的短篇通讯)。
《科学》:日本71篇、中国7篇。美国和英国量多,没有仔细算。《细胞》能比
较准确反映研究情况。2000年《细胞》上美国有271篇(其中哈佛大学23)、德
国23篇、日本16篇、瑞士8篇、奥地利6篇、瑞士4篇、澳大利亚2篇、意大利1篇、
新加坡1篇、中国0篇。”这些数字表示,“《自然》和《科学》每年各有约800
篇研究论文,所以2000年中国在这些杂志的论文数量不到百分之一。20世纪90年
代有40篇左右《自然》论文和20篇左右《科学》论文,也不到这些杂志同时期的
百分之一。”“如果以2001年《自然》和《科学》的论文数量算,中国刚过百分
之一,但如果加上《细胞》和《自然》分科杂志,则又低于百分之一。在一般好
杂志,中国论文数量也不到百分之一。有些当代科学重要研究方面,中国还不到
世界的千分之一。比如,基因剔除技术是1988年以后世界常用的技术,迄今已经
有7000多个基因被剔除,而除了台湾和香港剔除过少数几个基因以外,大陆还没
有完全成功地进行基因剔除,三地加起来还不到世界的千分之一。”
 
“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不是跟“五分之一”差别太多了么?说形式严峻,
一点也不过分。虽然博士说得很冷静,也很客观,“中国对于科学的投入还低于
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比重和中国人口对于生命科学的要求。从生命科学来看,中国
实际研究的总规模大约不会超过美国两个中上水平大学的规模。中国一年在生命
科学的产出,不超过日本一个月的量。近年新加坡对生命科学和技术的投入有大
量的增加,使现时中国在生命科学的投入也低于新加坡。”对比是惊心动魄的。
要解决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如果挣脱了学以致用的传统,转变了经世致用
的态度,真把科教当作利国之本,经费、管理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如果固守学
以致用的传统,坚持经世致用的态度,科教就会永远是一颗闲棋子,经费和管理
的问题就很难解决。
 
然而,看似无用的电磁转化效应,在法拉第发现之初,向人们展示时,即有贵夫
人问他,“先生,它有什么用?”法拉第也只能礼貌地反问,“夫人,婴儿有什
么用?”结果,这个婴儿创造出了发电机和电动机,把人类推进到了电气化时代。
然而,看似无用的相对论,据库恩探讨其用时说,“至今只得出了三种能和观察
相比较的预言。具有不容置疑的天才的那些人们,都没有能再研究出别的来,而
且这个问题仍然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即使这个问题解决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
对论大概依然是没有什么成果的,因为它是不能利用的成就。”却揭开了核能的
秘密,把人类推进到原子能时代。原来,人类的现代化就是建立在这些看似无用
的理论上。这些看似无用的理论反映的是形而上的道,即世界的本质和变化的规
律,所以抽象,远离人间。然而,它一旦转变成形而下的器,它就具体,实用,
融入人间,改变人类生活的面貌。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
用。”中国人生存为艰,迫于生计,不能不知“有用之用”,“有用之用”保证
了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而不绝。中国人忙于生计,只能只顾眼前,既不知“无用
之用”,也顾不上“无用之用”,岂料正是这些“无用之用”在引导人类前进呢?
这真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国落后,是必然的。现在人类已进入信
息时代。所谓信息时代,就是“无用之用”大显身手的时代,就是科学带动社会
发展的时代。“无用之用”不仅有用,有大用,而且有决定性作用。研究“无用
之用”,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已经成了决定先进或落后的生命线。然而,
历史的积淀太久了。到现在,即使我们重视这个“无用之用”,要抓这个“无用
之用”,也很不容易,不仅需要实践的深入,而且需要理性的发扬,还得有切实
的制度保障,诺贝尔奖久久难得,即为一证。如何抓住这个“无用之用”,大概
是中国人本世纪的主要工作吧!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